每个宝宝都有各自的需求,妈妈每天给宝宝喂奶的次数和数量需要根据宝宝的需求进行调整。喂养宝宝可以按需,也可以按时,妈妈可以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决定。
3~4小时喂一次奶
新生儿的胃大概每3小时就会排空一次,因此一般每隔3~4小时喂一次奶即可。但有的宝宝胃容量较小,或者消化较快,每隔约2小时胃就会排空,这时妈妈最好满足宝宝的需求,不必一定要等到3小时才喂。有的宝宝胃容量较大,或消化速度较慢,两次喂奶间隔时间较长,但不宜超过4小时。如果宝宝超过4小时还在睡觉,妈妈要叫醒宝宝并给他哺乳。
每次喂40~50毫升
妈妈对宝宝的吃奶量不要强求,因为不同的宝宝的需要量也是不同的,有的新生儿刚开始时每次吃20~30毫升,到满月时达到50毫升左右,而有的宝宝在刚出生时,每顿需要50~60毫升的乳汁,满月时则达到80毫升左右。但大多数的宝宝一般都维持在每顿40~50毫升。妈妈只需要多观察宝宝的反应,只要睡眠正常,大便正常,体重增加稳定,就说明没有问题。
不要边看电视边哺乳
妈妈在哺乳时,最好不要看电视。一方面,电视的声音和光线会影响宝宝的听觉和视觉发育;另一方面,妈妈在哺乳时看电视,就会减少与宝宝的交流。
吃奶的时间由宝宝做决定
在一般情况下,母亲不应该中止婴儿吮吸,因为孩子吃奶不仅仅是为了充饥,而且还有着情感和心理的需要,这就是安慰性吮吸。因此,吃奶时间的长短该由孩子决定,作为母亲不应拒绝孩子的吮吸。
孩子在吃奶时,开始吮吸力很强,乳汁的流速也很快。最初4~5分钟即可吸出80%的乳量,10分钟左右即可吸出100%。而后仍有少量乳汁流出,且流速很慢,这就为孩子进行安慰性吮吸提供了条件。孩子不会因吮吸时间长而获得过量的乳汁,当孩子的饥饿感和安慰都得到满足时,会自然放开乳头,安静入睡或玩耍。大家常见到人工喂养的孩子吮吸手指、手帕、被角等,这就是安慰性吮吸得不到满足而养成的坏习惯。而且人工喂养的奶瓶、奶嘴无法控制流速,孩子不是吸进过多的奶,就是吸进过多的空气,对孩子是不利的。
判断宝宝有没有吃饱
宝宝如果吃不饱,睡眠、健康都会受影响,体重和身高的增长往往不尽如人意,因此妈妈要尽量每次都让宝宝吃饱。宝宝有没有吃饱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观察出来。
观察宝宝吃奶时的表现:宝宝吃奶时,一般吮吸2~3口就会吞咽一次,如果吞咽的时间超过10分钟,一般都是吃饱了。有的妈妈用宝宝吃奶时间长短来判断宝宝是否吃饱,其实这是不准确的。有的宝宝吃奶慢,虽然吃奶时间较长,但是吞咽时间不足,还是没吃饱。
观察宝宝的精神状态:宝宝如果吃饱了,会表现出满足、愉悦的神情,有时候还会不自觉地微笑,每次的睡眠时间也比较长。如果宝宝每次睡眠时间较短,睡得不踏实,而且经常哭闹,很有可能是没吃饱。
观察宝宝的生理状态:宝宝如果是吃得饱饱的,每天会排大便3~4次,颜色呈金黄色(奶粉喂养的宝宝大便呈淡黄色),有的宝宝大便次数较少,但只要颜色正常即可。宝宝如果没吃饱,大便就会呈绿色(这里不是指胎便的情况),而且小便量和次数都较少(正常情况下每天的小便次数在10~15次)
如何判断宝宝饿了
宝宝所有的需求都通过啼哭表达,因此有时候哭不代表饿,妈妈需要判断宝宝哭是饿了还是有其他需求。当无法判断宝宝是否饥饿时,可以用手指抚触宝宝嘴角,如果宝宝有反应,并追寻手指,就说明宝宝饿了。
断妈妈奶水是否充足
宝宝吃妈妈奶水时,妈妈对奶量是不是充足、宝宝有没有吃饱之类的问题总觉得心中没数。这里介绍一下对母乳量大致估计的方法。
如何判断母亲奶水能否满足婴儿的需要,可从母婴两方面大致进行估计。
母亲方面
产后乳房较孕期更丰满、充盈,局部皮肤表面的静脉清晰可见;喂奶前母亲有明显奶胀感,或奶水自然流出;喂奶时有下奶感,随着婴儿吮吸可听到连续吞咽声,甚至奶水从宝宝口角外溢。
婴儿方面
喂奶开始时,母亲感到宝宝慢而有力地吮吸,当宝宝吸奶的力量变小,就表示宝宝已吃大半饱了,20分钟左右,宝宝会主动松开乳头或含着奶头入睡。两次喂奶间宝宝有满足感,能安静睡眠,有的醒后还能玩耍片刻;同时还要注意观察婴儿的小便次数,如果只给婴儿母乳,不添加任何辅食和饮料,婴儿每天有6次以上的小便,即说明每天吃进了足够的奶量。家长要注意的是,如果已喂了水或饮料,这种方法就不适宜了。
婴儿体重是客观指标
给婴儿称体重也是估计母奶量的客观指标,婴儿出生7~10天后,每周体重增加125~150克,或1个月增加700~800克,就表示婴儿体重增加良好,母乳量足够满足婴儿的营养需要,母亲尽可放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