运动系统由骨、关节和骨骼肌组成,约占成人体重的60%。全身各骨以关节相连形成骨骼,起支持体重、保护内胜和维持人体基本形态的作用。骨骼肌附着于骨,在神经系统支配下收缩和舒张,产生运动。
宝宝运动系统的特点
宝宝骨骼外层的骨膜比较厚,血管丰富,从而有利于儿童骨路的生长和骨组织的再生和修复。宝宝骨骼含骨胶原蛋白等有机物多,骨骼柔软,弹性大,可塑性强。新生儿出生时头部骨与骨之间有很大的缝隙。在颅顶前方和后方有两处仅有一层结缔组织膜覆盖,分别称前肉和后囟。同时,出生时婴儿的脊柱是直的,弯曲是随着动作发育逐渐形成的。出生时的院部骨骼均是软骨,婴幼儿关节窝浅、关节韧带松弛。他们的足弓尚未形成。肌肉力量小。
肌肉发育顺序是:婴幼儿的肌肉发育是按从上到下、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,先发育颈部肌肉,然后是躯干,再四肢。先发展大肌肉群,如腿部、胳膊;再发展小肌肉群,如手部小肌肉。因此,宝宝先学会抬头、坐、立、行、跑、跳等粗大动作,手部的精细动作要到5岁左右才能完成。
宝宝运动系统的生理特点及保健要点
1、骨骼生长迅速。宝宝正处于身高迅速增长时期,其骨骼不断地生长、加粗。
2、骨骼柔软易弯曲。婴幼儿可以做许多成人无法做的动作,如婴幼儿能吃自己的胸,但同时也很容易出现变形、弯曲。维生素D、钙的缺乏易致“O”型腿或“X”型腿。
3、头部骨骼尚未发育好。婴幼儿的骨缝要到4~6个月才能闭合,后囟在3个月左右闭合,前囟在1~1.5岁闭合。
4、脊柱的生理弯曲。一般婴幼儿在3个月抬头时出现颈曲,6个月能坐时出现胸曲,10~12个月学走时出现腰曲。7岁前形成的弯曲还不是很固定,当儿童躺下时,弯曲可消失。7岁后随着韧带发育完善后,弯曲才固定下来。
5、婴幼儿的手部力量小,不能拿重物。6个月才逐渐出现骨化中心,10岁左右8块腕骨才全部钙化完成。
6、关节发育不全,容易发生关节脱臼。
7、婴幼儿到了站立和行走时,才开始出现脚弓。由于婴幼儿的肌肉力量小,韧带发育不完善,长时间站立、行走或负重,或经常不活动可导致脚底的肌肉疲劳,韧带松弛,出现扁平脚,影响行走和运动。
8、婴幼儿肌纤维纤细,肌肉的力量和能量储备少,肌肉收缩力较差,容易发生疲劳,不能负重。